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大兴新安里和新居里小区周围有哪些KTV?
- 2、南北朝下一个朝代是
- 3、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哪些朝代?
- 4、南北朝KTV,南北朝KTV关没关门?
- 5、是谁灭了南北朝
- 6、南北朝诗人鲍照在历史上有哪些文学成就?
大兴新安里和新居里小区周围有哪些KTV?
新居里新安里中间有东方乐巢。 康庄公园那有舒曼迪和福海和嘻唰唰。长途站有友乐会。大兴县医院有乐翻天。清城那边有天马铭。八中那边有天籁之音。康盛园小区有今日乐美 。康庄路口有海潮宫。西红门九龙山庄有九龙歌舞厅。团河村那边有南北朝。

南北朝下一个朝代是
南北朝下一个朝代是隋朝。在人们的观念中,隋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,不属于北朝。但是在我国唐朝时期,人们普遍认为隋朝是北朝的一部分,隋朝灭陈也是在完全继承了北周的家业下完成的,而且隋朝保持统一的时间很短,到隋炀帝统治后期国家又陷入了更大的分裂。唐人是把隋朝按照北朝算的。
隋朝简介
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。大定元年二月,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,北周覆亡。杨坚定国号为“隋”,定都大兴城。随后南下灭陈朝,统一中国,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。
大业元年,隋炀帝即位后,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,并于大业二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。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、人民安居乐业、政治安定,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。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,但因过度消耗国力,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。
大业十四年,隋朝灭亡,享国38年。为了巩固统治,隋朝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,完善于唐朝,巩固中央集权;正式推行科举制,选拔优秀人才,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。
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哪些朝代?
魏晋南北朝,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,是中 国历 史上政 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,主要分为三国(曹魏、蜀汉、东吴)、西晋、东晋和南北朝时期。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,有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。
三国
三国包括了魏、蜀、吴,分别是曹丕、刘备及孙权所建立。
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 年,曹丕代汉,建都洛阳,史称魏或曹魏。统 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,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、陕西、辽宁的大部分地区。亡于公元265年,共历五帝、46年。
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 家,公元221 年,刘备称帝于成都,国号曰汉,史称蜀或蜀汉。统 治区域有今四川、云南、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。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,共历二帝,合计43年。
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 家,公元222 年孙权称吴王,229年称帝,国号吴,建都于建业,史称孙吴或东吴。统 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、浙江、福建和两广地区。公元280年为晋朝所灭,共历四帝、59年。
两晋
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。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(晋武帝),国号曰晋,建都洛阳,史称西晋。公元280年灭吴,统 一全国,秦汉以来的分 裂,至此再度统 一。统 治疆域东、南至海,西至葱岭,南至越南,北至大漠,东至辽东。
但晋武帝死后不久,宗室之间爆发「八王之乱」,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 族也乘机起兵称帝,全国又陷入分 裂混战的局面。
公元317年,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,占有今长江、珠江及淮河流域,建都于建康,史称东晋。公元420 年,刘裕代晋,改国号曰宋,东晋亡,共历十一帝、104年。两晋共历十五帝,156年。
南北朝
南朝分为宋、齐、梁、陈四代。宋,刘裕于公元420 年夺取东晋政 权后所建立,建都建康,国号曰宋,史称南朝宋,也因皇室姓刘,故又称刘宋。
强盛时统 治区域有今黄河以南、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,是南朝当中疆域最大者,后来河南、淮北渐为北魏所夺。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,共历八帝、59年。
齐,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,国号曰齐,建都建康,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,史称「南齐」,也因皇室姓萧而称「萧齐」。
统 治区域有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省,东昏侯时国内大乱,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,共历七帝、23年。
梁,公元502年萧衍所建,国号曰梁,建都建康,皇室姓萧,故称萧梁。梁武帝时国力颇盛,统 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,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。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,共历八帝、55年。
陈,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,国号陈,建都建康。统 治区域有今长江、珠江流域各省,是南朝当中版图最小者,5⑧9年为隋所灭,共历五帝、32年。
北朝主要为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及隋朝。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,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,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,后改国号曰魏,史称北魏,或称后魏、拓跋魏、元魏。
公元3⑨8 年建都于平城(今山西大同),公元399年改号称帝,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、北燕、北凉诸国。
公元439年统 一北方,统 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,西至新 疆东部,东北至辽西,南大致以淮河、秦岭为界,与南方的刘宋对峙。
北魏国力颇强盛,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3年迁 都洛阳,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 动,但因种种因素,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,引起「六镇之乱」,瓦解了北魏王朝。
公元534年北魏分 裂成东魏与西魏,隔黄河而治,东魏后为北齐所代、西魏为北周所代。从拓跋珪建魏,到公元557年西魏亡,共历十七帝、171年,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。
东魏,公元534年,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,逃往关中。
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,迁 都于邺(今河北临漳西南),史称东魏。
统 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阳以东的地区。公元550年为高洋(高欢的儿子)所代,东魏共历16年。
西魏,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,将领宇文泰迎之。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,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,定都长安,史称西魏。统 治区域有今原北魏领土洛阳以西的地区及益州、襄阳等地。公元557年宇文觉(宇文泰三子)所代,西魏共历三帝、23年。
北齐,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 权称帝,国号齐,建都于邺,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,史称北齐,因皇室姓高,故亦称高齐,统 治区域相当于东魏领土。公元577年被北周所灭,共历八帝、27年。
北周,公元557年,西魏大将宇文泰之 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 权称帝,建 国号周,都于长安,史称北周,因皇室姓宇文,故也称宇文周。
公元577年灭北齐,统 一中 国北方,并继续攻取江北、淮南,统 治区域扩大到长江北岸。公元581年隋所代,共历五帝、24年。
公元581年,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,国号大隋,公元583年建都大兴(今陕西西安),公元5⑧9年灭南方的陈朝,结束南北朝分 裂的局面,全国再度统 一。东西九千三百里,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。历代之盛,极于此矣。
十六国
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 权(后改国号曰赵,史称前赵),公元316年,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,俘晋愍帝,西晋亡 国,共历四帝、52年,北方从此进入「十六国」时代。十六国,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,北方各民 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,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拓跋氏灭北凉为止,共历135年。
在此期间,共有五个民 族各自建立王国,包括:匈奴、鲜卑、氐、羌、羯;这些王国的统 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,共计有成汉(巴氐人李氏)、夏(匈奴赫连氏)、前赵(匈奴刘氏)、后赵(羯族石氏)、前秦(氐族苻氏)、后秦(羌族姚氏)、西秦(鲜卑族乞伏氏)、前燕(鲜卑族慕容氏)、后燕(鲜卑族慕容氏)、南燕(鲜卑族慕容氏)、北燕(汉 族冯氏)、前凉(汉 族张氏)、后凉(氐族吕氏)、西凉(汉 族李氏)、南凉(鲜卑族秃发氏)、北凉(匈奴族沮渠氏)等十六国。
另外还有冉闵的魏(汉 族)、西燕(鲜卑族慕容氏)、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,此即史称的「五胡十六国」时代。这时诸国彼此混战,仅有前秦苻坚时,曾经一度统 一北方,但为时不久。
南北朝KTV,南北朝KTV关没关门?
嗯,我记得南北朝KTV应该是没有关门的,因为那个KTV还是比较火爆的,他应该是暂时停止营业了,在过年的时候需要停止营业。
是谁灭了南北朝
没有谁灭了南北朝,应该说是谁结束了南北朝的割据局面。
杨坚(541~604年),即隋文帝,小名那罗延,弘农华阴(今陕西华阴市)人。隋王朝的建立者,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。杨坚出身名门望族。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。其父杨忠,是北周名将之一,早年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。赐姓普六茹氏。立过大功,位至柱国、大司空、隋国公。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,15岁因父望被授散骑常侍、车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。16岁迁为骠骑大将军、加开府。周明帝时,任右小宫伯、进封大兴郡公。周武帝时,任左小宫伯,进位大将军,后袭爵隋国公。武帝将杨坚长女聘为皇太子妃,从此,杨坚益加受宠。北周建德四年(575),杨坚率领三万水军攻打北齐。次年又随武帝平齐,进为柱国,出任定州(今河北定县)总管,不久又改任亳州(今安徽淮泗)总管。建德七年(579),周宣帝即位,杨坚长女被封为皇后,杨坚拜为上柱国、大司马。大象初年,担任过大后丞、右司武,转大前疑。
北周大象二年(580)春,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。杨坚以太后父亲的身份总理朝政,控制了北周最高军政大权。当时,相州(今河南安阳)总管尉迟迥不满杨坚专权,联合益州(今湖北安陆)总管司马消难先后起兵反杨。杨坚命上柱国韦孝宽讨伐尉迟迥,平息了叛乱。北周大定元年(581)二月,杨坚推翻周静帝,自立为帝,定国号为隋,改元开皇,建都长安。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。
南北朝诗人鲍照在历史上有哪些文学成就?
鲍照是我国古代南朝宋时出色的文学家和诗人。
鲍照与颜延之、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期的著名诗人,合称“元嘉三大家”。
他诗歌留意描写山水,考究对仗和辞藻,善于乐府诗,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,被后世称为元嘉体。
由于鲍照曾任从军一职,所以,他的诗歌总集被成为《鲍从军集》,在文学史上,他与当时的庾信被合称为南照北信。
鲍照的文学作品,主要还是以诗歌为主,现存于世的诗歌有两百多首,其中最知名的是他的十八首《拟行路难》。
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,大兴门阀制度,不是大家氏族,像谢家、王家那些名门氏族,是不能入朝为官的。
所以,就有了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氏族的说法,这就是当时的九品中正制。
何为九品中正?也就是说,假如你是寒门子弟,你将一辈子都升不到上品,假如你是氏族,你决不会落得下品官职。
鲍照作为寒门子弟,是无缘上品官职的。
所以,他就以诗歌为载体,特别是那十八首《拟行路难》,激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门阀制度的不满,他盼望建功立业,却又脱颖而出、报国无门。也真实地反映了,当时寒门子弟内心理想破灭的痛苦。
鲍照的文学作品特别善于乐府诗,汉代乐府诗最为知名,而鲍照承袭了汉代建安时期的乐府诗歌作风,被称为上挽曹、刘之逸步,下开李、杜之先鞭的诗人,由此可见,位置相当之高。
在鲍照现存的八十余首乐府诗当中,有三言、五言、七言的,由于他的乐府诗歌考究骈俪,圆稳流利,内容丰厚,感情丰满。
特别是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,并可自在换韵,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,直接对后世李白、岑参、高适、杜甫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。
另外,他的他的乐府诗在创作上,发明性地打破了传统乐府格律,极富新颖,思想深沉委婉,意境清爽幽邃,言语容量大,节拍变化多,辞藻华美流利,抒情淋漓尽致,会聚了大量的民歌特征,读来令人赞不绝口。
同时,鲍照的骈散文和大赋创作也十分独到,被列为十大骈文高手,著名的代表作篇章有《古帆铭》,《飞白书势铭》,《凌烟楼铭》,《芜城赋》,《园葵赋》等几十篇,其中最为后世称道的是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,它以家书方式之写景抒情骈文奇崛冷艳,前无此体,明远创为之。
所以,鲍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,是一颗灿烂耀眼的明星,历朝历代对他的文学作品评价较高。
我觉得,称他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,一点也不为过。
